第755章 攪和

-

“這位活躍於亞裡士多德同一時期的東方哲學家認為,完美本身就是一種不完美。”

“達裡爾·吉爾迪也是一樣的。”

說到這兒,邁克爾再次停頓下來,留給布魯克林反應的時間。

邁克爾當然不是在跟布魯克林探討哲學,也不是故作高深。

他敢這麼說,就說明他真的是這麼認為的,而不僅僅是套話,大話,車軲轆話。

布魯克林對此很感興趣。

估摸著布魯克林消化理解個差不多了,他繼續說道

“我查到一個傳聞,這個傳聞並未被驗證真假。但傳聞有不少人聽說過。認為達裡爾·吉爾迪是完美之人的那些人極力否認這個傳聞是真實的。他們宣稱這是發生在彆人身上的事情,有人嫉妒達裡爾·吉爾迪,故意把這件事安在他身上。”

“傳聞說,達裡爾·吉爾迪跟他的女上尉秘書去參加軍事會議,另一名與會人員的隨從非常欽佩達裡爾·吉爾迪,把他視作偶像。”

“在征得同意後,隨從興沖沖地衝到酒店,打聽到達裡爾·吉爾迪的房間位置,準備去見一見自己的偶像。”

“結果他看到了女上尉從達裡爾·吉爾迪的房間裡走出來。”

“不久後,這位隨從被調到一線部隊,在一次執行任務中不幸陣亡。”

又停了一會兒,邁克爾重申道“boss,這是個未經證實的傳聞。在華府很流行,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意思跟故事走向都大同小異。”

他相信布魯克林聽完這個故事後,不需要他的解釋,也能聽明白他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布魯克林的確聽懂了。

故事在暗示達裡爾·吉爾迪殺死了那位崇拜他的隨從,而殺死隨從的原因是因為其看到了女上尉從他房間走出去。

女秘書從上司的房間走出去,可以有許多解釋。

比如他們在討論會議內容,在修改發言稿,練習發言,商議工作,探討時政,研究文學,或者再不濟,也有可能是在學外語。

就算真的就是人們想的那樣,兩個人在酒店房間裡探討生命的奧秘,研究胡克定律的真諦,那又如何?

對達裡爾·吉爾迪這樣地位的人來說,這就是一樁談資,頂多被人揶揄兩句。

這件事對他的殺傷力無限趨近於零。

尤其看到這一幕的是他的崇拜者——這位隨從甚至可能根本冇注意到女上尉,站在偶像門外,他大概率滿腦子都是偶像。

可即便如此,傳聞裡的達裡爾·吉爾迪還是弄死了崇拜者。

“查一查達裡爾·吉爾迪在新聞媒體或公眾發言的表現,發言內容,穿著,舉止,態度,情緒……儘快。”

布魯克林吩咐道。

“已經在查了。”邁克爾回道。

“好,有訊息通知我。”

布魯克林囑咐了一句,轉而提到另外一件事。

他將鮑勃的房間告訴了邁克爾。

邁克爾去華府後幾乎都是鮑勃在跟他聯絡,兩個人很有些交情,鮑勃這次出車禍,邁克爾於情於理都應該去探望。

之前在華府也就算了,現在回紐約了,哪怕再忙,至少也得去醫院露一麵。

地球上住著的都是人,不分東方西方,在很多方麵大家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性。比如人情。

………………

週一。

紐約之聲已經不怎麼報道雪城慘案了。

他們現在把百分之九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布魯克林三兄弟反目成仇的大戲上。

紐約之聲的記者的確神通廣大,他們四處蒐集線索,將它們彙總在一起,佐證三人反目的論點。

什麼據可靠訊息稱灣區殺手,即布魯克林的救命恩人德克斯特·摩根被捕當日,弗蘭克局長並未到場啦。

什麼安妮-布魯克林律所被紐約市政廳針對,正準備向法院起訴,控告市政廳違約,這一切背後都是州長辦公室在指使啦。

什麼布魯克林家遭遇不明武裝力量入侵當日,本應說好的NYpd警力卻姍姍來遲,最後還是布魯克林親自打電話求助,才請動這幫‘真神’啦。

還有些更離譜的,什麼布魯克林大橋特大連環車禍就是NYpd局長弗蘭克故意安排的,目的就是除掉布魯克林依仗的助手,全紐約應召女郎的夢中情人,鮑勃。

讓NYpd局長調查自己,這不是搞笑呢嗎?

紐約之聲在報道這條時,反覆強調‘本條新聞未經任何證實’。

是啊,NYpd作為紐約的保護力量,其作用應該是維護紐約社會治安,穩定社會秩序,怎麼可能知法犯法,去製造車禍呢?

紐約之聲因為這條不靠譜的新聞收到了大量留言。

NYpd最近雖然有故態複萌的趨勢,雪城慘案跟布魯克林大橋特大連環車禍的調查進度都不給力,但他們還保持著前段時間的優良傳統。

嚴格執法,切實維護公共利益、公民權益和社會秩序,堅持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NYpd還很善於聽取公民的意見。

不管做冇做到,至少他們先打開了耳朵,在傾聽公民的聲音。

聯邦公民哪受過這待遇啊,立馬對NYpd另眼相看。

現在NYpd雖然各方麵拉跨,但隻要這些讓紐約人另眼相看的點還在,就始終會有人支援他們。

這套執法規範還是布魯克林親自設計的呢,當時的目的就是扭轉NYpd在紐約人心目中的形象,讓他們相信NYpd。

紐約之聲的主持人並不慌張,他甚至挑選了幾個罵的比較出彩的留言唸了出來,結果吸引了更多辱罵留言。

幾番折騰下來,紐約之聲聽眾群體擴大,運營商賺的盆滿缽滿,隻有聽眾們氣鼓鼓的,一大早晨就很不爽。

布魯克林其實也很不爽,但他冇有表現出來。

來到E.d.N.Y.,剛走進辦公室,韋伯斯特就纏了上來,提醒布魯克林有數位法官正在接受調查,可能無法參加早晨的例會,另外,由於多名法官麵臨調查,數位甚至直接請假,這讓E.d.N.Y剩餘法官的工作壓力驟增。

不光是身體上的——即缺席法官需要處理的案件全部分配到未缺席的法官身上。

還有心理上的——無論什麼工作,穩定是最重要的。

當週圍的人都安安穩穩老老實實工作,一切風平浪靜時,工作效率是非常高的。

可如果隔三岔五就出點兒事故,周圍的同事今天被帶走一個,明天被帶走一個,還有傳聞公司負債累累即將破產,老闆半天不露麵就傳聞他跑路了。

這樣的工作環境會給人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讓人根本無法將心思放在工作上。

滿腦子都是‘我也被帶走怎麼辦’,或者‘公司真倒閉了怎麼辦’跟‘老闆是不是真跑了?’。

司法行為委員會的行為就是讓E.d.N.Y陷入了這種氣氛之中。

整個E.d.N.Y,尤其是內庭,充斥著一股不安與躁動。

布魯克林冇說什麼,他讓韋伯斯特通知當執法官,安排好工作,一切照常。

開完例會,韋伯斯特又過來通知布魯克林,司法行為委員會的調查人員想跟他談談,就在會議室等著呢。

布魯克林將一封郵件回覆完,這才抬起頭,淡淡的說道“讓他們等著。”

韋伯斯特‘哦’了一聲,猶豫著問道“要不要把他們趕走?”

布魯克林抬頭看了韋伯斯特一眼,發現這貨竟然是認真的。

這讓布魯克林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覺。

搖頭拒絕了韋伯斯特難得的‘建議’,布魯克林拿出手機,撥給伯克。

伯克在得到布魯克林的保證後就立刻辦理了出院,這會兒正在哈佛校園內撒歡兒呢。

布魯克林關切地詢問了伯克的感覺,確認他身體狀況真的可以出院,並叮囑他一旦感覺不適,立刻去醫院就醫。

關心的話說完,布魯克林說明瞭來意。

“伯克,通知紐約州、馬薩諸塞州、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等所有法官、書記官、法官助理等法院工作人員,停工抗議。”

“抗議司法行為委員會的狗屎一樣的秘密行動,即不符合法律規定,又不符合程式正確,他們在胡搞亂搞,他們嚴重影響了地方法院的運轉。法官們是被冤枉的。”

“前期隻要哈佛議會的人蔘與。”

“告訴其他人,要想加入這場抗議,必須聽從哈佛的調配。禁絕單獨行動。”

“記得聯絡克雷蒙特主教,讓他準備代表宗教發聲。”

布魯克林述說著佈置,伯克沉默地聽著。

一直到布魯克林說完,伯克消化了一番,纔開口問道

“布魯克林,我需要再確認一下,你確定要這麼做嗎?”

伯克如此謹慎,是有他的道理的。

聯邦本來就夠混亂的了,布魯克林卻還打算在這上麵再填一把火。

此前的混亂基本屬於初級階段,是社會矛盾與一部分群體的不滿與怨氣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的宣泄,是屬於完全遵從隨機性跟不確定性的本能。

破壞的隨機,參與的隨機,發生的隨機,發展的也隨機。

這種無組織的基礎狀態的bL其實很好鎮壓,這也是聯邦已經亂了好一陣了,卻始終冇傳出什麼大新聞的原因。

bL發生的規模乍看起來很大,但他們完全是無頭蒼蠅,非常好對付。

這是參與、組織bL的人群決定的。他們的個人能力決定了bL的規模與威力上限。

布魯克林要做的,卻是給這波bL輸送高階人才。

他利用司法行為委員會對波士頓跟紐約的‘重點照顧’,扯來了整個法官群體,集體喊冤。

有些事很奇怪的。

一個謊言,隻要反覆重複,隻要重複的人夠多,甚至連你自己都會信以為真。

聯邦發生了這麼多事,其實跟司法界的關係一直不太大,司法界處於看戲吃瓜順便噹噹裁判的狀態,悠閒自在的很。

可布魯克林的舉措無疑是在打破這種悠閒。

他要借用司法行為委員會秘密調查這件事,以法官這個群體位基點,以哈佛作為槓桿,拉整個司法界進來。

要麼,司法界的人變成bL的智囊,在幕後指使、策劃,要麼,司法行為委員會與指使它這麼做的人輸個徹底,立正站好。

“當然。伯克,我可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做出的決定。”

布魯克林說道。

策劃這種事是很有風險的。這種規模的策劃,哈佛根本藏不住,一旦計劃出問題,哈佛就會被人盯上,日後必然要重點照顧的。

可同時,就像布魯克林要求的那樣,一切聽哈佛指揮。在這種級彆的事件中,哈佛也會收穫頗豐。

稍作思考後,伯克聳聳肩道“好吧,你是議長,你說的算。”

布魯克林翻了個白眼。

自從車禍以來,伯克的某些開關就好像被打開了一樣。

讓伯克負責執行這項工作,布魯克林掛斷了電話,繼續低頭辦公。

他皺著眉盯著螢幕上的郵件,突然感覺有人在窺視自己。

布魯克林本能地抬起頭,就看到傑瑞正站在顯示器後麵,直勾勾地看著自己。

“什麼?”

布魯克林身體後仰,問道。

傑瑞抿了抿嘴唇,看起來十分猶豫。

布魯克林低頭看了眼腕錶,此時已經是十一點過,布魯克林站起身示意傑瑞跟上。

走出辦公室,穿過走廊,布魯克林帶著傑瑞走進了9號法庭。

9號法庭今天並不開放——事實上它已經不開放好久了。

平常見到的都是坐滿人的9號法庭,如此空蕩蕩的它,傑瑞還是第一次見。

布魯克林冇有往台階上走,反而走向旁聽席,然後在被告席上坐下。

他低著頭在桌沿上一陣摸索,然後抬起頭道“我在新聞上看到過,他們說9號法庭的被告席桌子都是起皮的。我剛剛檢查了一下,這條新聞是假的。”

頓了頓,布魯克林笑道“我就知道,cNN死性不改。還是愛出假新聞。應該罰款。”

傑瑞走了過來,在旁邊的律師席位坐下,伸手撫摸著桌麵,道“我們更換過它們。這一套是新的。舊的的確起皮了。”

“是嗎?”

傑瑞轉過頭來,認真地點點頭“真的,我檢查過。”

布魯克林聳聳肩,毫無形象地坐在椅子上。

“好吧。”

他並不開口詢問。

法庭內突然陷入了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