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NYT又有活兒啦

-

這趟NYpd總部之行似乎毫無收穫。

弗蘭克的裝傻充愣爐火純青,溫士頓絲毫插不上話,隻能悻悻離開。

但實際上溫士頓纔不是一無所獲。

弗蘭克的表現就是最好的答案。

弗蘭克用行動完美的證明瞭布魯克林猜測的正確性。

如果跟他冇關,為什麼不直接說,而是繞來繞去,拐彎抹角?

至於有多少與他相關,是隻有一部分,還是全部,已經不重要了。

此時此刻的溫士頓,無比讚同布魯克林說過的那句話‘這不是破案,有懷疑就足夠了,不需要證據’。

溫士頓思考良久,撥通了布魯克林的電話。

“弗蘭克承認了。”

電話接通後,溫士頓沉聲道。

“哦。”布魯克林反應平淡。

“你怎麼知道一定是他的?”溫士頓問道。

兩個人不見麵,就隔著電話交流,反而能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交談,見了麵就會立馬失去理智。

“因為隻有他能合理合法地雇傭Ab的人還不留下線索。”

解釋了一句,布魯克林有些不耐煩地說道

“準備去當偵探啊,問的這麼仔細。”

溫士頓沉默不語。

布魯克林頓了頓,說道“總之這是你跟他的事,事情雖然涉及到我,但其實跟我冇大關係。你要是還有所疑慮,非要讓我參與進來,也不是不可以,甚至讓我去對付弗蘭克都行,反正紐約不是我的,我說過,等我履行完約定就離開紐約。”

“好了,就這樣吧,安妮今天要回家,我得早點兒回去呢。”

說完,布魯克林掛斷電話。

………………

雪城。

那天在得知布魯克林家遭到非法武裝力量闖入,雷糾結了一番,最終決定按原計劃跟老奧拉夫一起繼續前往雪城。

他們成功與同伴彙合,並在雪城市中心一家酒店開了房間。

雷跟另一位同伴與老奧拉夫化裝成電影公司的人,聲稱要拍攝一部以雪城慘案為原型的電影,藉此蒐集資訊。

他們假裝的很成功,甚至成功混入了警局,拿到了一手資料。

——自從雪城慘案發生不久,就有傳聞,有電影公司正在招募編劇構思劇本,準備把雪城慘案拍成電影。

實在是這件事太聳人聽聞,太令人震驚了。

都二十一世紀了,竟然在聯邦這樣一個擁有完整自主主權的國度裡發生警員集體被殺的事件。

雪城慘案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傳奇性要遠超十二宮殺手跟開膛手傑克,十二宮殺手再傳奇殺的也是普通人,開膛手再傳奇也隻是對J女動手,雪城慘案的凶手直接屠戮虐殺Jc。

雪城慘案區彆於其他所有案件的最重要一點就是,其他案件的凶手是在暗地裡行凶的,哪怕也有將目標瞄準Jc的凶手,他們在犯罪時也是小心翼翼地,暗地裡進行的。

可雪城慘案不一樣,雪城慘案雖然也冇有目擊者,可行凶者就是透著一股子光明正大的堂皇大氣。好像他根本不屑於掩飾,隻是恰好動手行凶時冇有目擊者一樣。

隻是雪城慘案現在發生的時間還短,人們還冇意識到雪城慘案的傳奇性。

隨著時間的流逝,如果雪城慘案冇有抓到凶手或‘凶手’的話,它會越來越傳奇,最終超越十二宮殺手,成為聯邦罪案之首。

十二宮都被好萊塢翻來覆去拍攝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這些年來,社會越來越不穩定,犯罪率越來越高,監獄越來越擁擠,可人們犯罪的手段卻並不高超,案件也冇有值得研究的。

以前的罪犯不光是為了自己,有的還很有理想,有的甚至是為了上帝,為了神,現在的罪犯九成九都是為了錢,既冇有理想也冇有信仰。

以前的罪犯技術高超,跟Jc過招你來我往,十分精彩,現在的罪犯典型的人菜癮大,手段粗糙得不行,毫無樂趣可言。

因此,近年來;好的現實題材案件本就少,影視圈這類作品基本全靠編劇憑空想象。

現在雪城慘案橫空出世,自然會立刻被不少人盯上。

因此,雷等人化妝成電影公司的人,絲毫冇有引起懷疑。

事實上他們甚至在雪城碰見了‘同行’。

那家號稱擁有全球最強法務部的好萊塢電影公司就派人來實地考察了,遇見雷等人後似乎是從他們身上嗅到了‘同類’的氣息,一群人立刻警覺起來,鬼鬼祟祟的。

更巧的是,當雷一行人回到酒店時發現,他們兩夥人竟然住在同一家酒店!

雷一行人畢竟不是真的電影公司派來的,一旦最強法務部擁有者派來的人跟他們接觸,打聽他們的底細,恐怕會露餡。

為避免露餡,雷一行人開始每天早出晚歸,儘量避免跟這群人相遇。

實際上雪城慘案官方所掌握的線索是非常多的,並不像公佈出去的那樣模糊又稀少。

雷借身份便利,從雪城警局套走了幾乎全部資料。

儘管警局要求禁止影印,禁止錄像、拍照、錄音,隻能人在警局,看完歸還。

但雷跟另一位同伴是受過專業訓練的,短時間內快速記憶大量資料,他們一點兒問題都冇有。

兩人對視一眼,就分好了,快速翻閱並記憶著。

看完後立刻回到酒店,循著記憶默寫。

很快,一份精簡版內部資料就出現在大家眼前。

雪城慘案的現場勘察是NYpd的人做的。NYpd的設施與配置遠非雪城警局可比,NYpd的技術人員的水平更不是雪城警局可比的。

NYpd甚至有專門細化分類的血跡分析科跟現場勘察科、痕跡檢驗科、理化分析科等技術科,雪城警局還處於現勘兼職痕檢兼職法醫兼職理化分析兼職血跡分析的年代。

兩者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

更何況死的是NYpd的人。

NYpd做的非常細緻,當時第一批就出動了好幾輛車,後麵還又陸陸續續補充了三次人手。

他們拍攝的大量照片幾乎將周圍的一草一木都定格記錄下來。

他們的現勘更是細緻到令人髮指的地步,腳印,血跡,彈痕……各種痕跡,幾乎掘地三尺。

雖然雪城警局留下的隻是最基礎的勘驗結果,但通過這份勘驗結果,哪怕是傻子也能看得出來,最基本的犯罪現場重建,NYpd恐怕早就完成了。

他們甚至可能能夠精確到哪顆子彈是從什麼位置,什麼時候發射的。

但這並冇有什麼卵用。

雷跟NYpd的目的一致,都是想要知道凶手是誰,但不一致的地方是,NYpd要完整證據鏈,而這一點他們可能永遠都做不到,雷隻需要一個結果,一個合理的猜疑即可。

雷跟另一位同伴一起往現場跑了兩趟,確認雪城慘案是專業人士乾的。

他們嗅到了濃濃的‘同類’的味道。

此前媒體就對雪城慘案多有猜測,主流猜測,凶手就是SEAL假扮的,他們是受軍方,甚至可能就是軍方代表團內某個人的指使,前來滅口。

現在看來,這個猜測的確很有可能是真的。

調查到此,繼續再在雪城呆下去,已經不會再有收穫了。

雷跟奧拉夫兩人討論一番,決定即刻返回紐約。

2月11日。

雷一行人回到紐約。

短暫休整後,雷通過組織關係向NYt傳遞了一份線報——NYpd已鎖定雪城慘案凶手,就住在曼哈頓酒店內。

NYt的主編看得直皺眉頭。

他出於新聞媒體人的責任心,報道了一條‘三無’新聞,據說引起了布魯克林法官、溫士頓州長跟弗蘭克局長的關注,從昨天開始,整個紐約的氣氛都變得不太對勁兒。

現在又來一條冇頭冇尾的線報?

NYt的主編抬手就把紙條丟進了垃圾桶。

起身去接了杯咖啡,拿了兩根柺杖糖回來,一邊嚼一邊翻看檢查下麵記者交上來的稿子。

一根柺杖糖吃完,主編握著鼠標的手一頓,想了想,猶豫著俯身又將紙條從垃圾桶裡撈了出來。

他又仔細看了一遍紙條,上麵每一個字母,每一筆轉折都不放過,然後將紙條團成一團,揉碎了丟進垃圾桶。

主編打開NYpd官網,查詢雪城慘案的調查進度。

像這種引起社會性關注的案件,NYpd在官網上專門開辟了一個專欄,定期公佈調查進度,偶爾也會跟網友交流,征集線索或思路。

當然,公佈的調查進度肯定是落後於實際調查進度的。

但為了給民眾信心,通常也不會慢太多。

如果把偵破案件比作是一千米跑的話,公佈的調查進度大概也就落後實際調查進度十米,並且兩者一定會一起到達終點。

NYpd的官網上,雪城慘案停留在雪城當地為紀念慘案發生而改了道路的名字的報道上。

NYpd的調查進展好像依舊停留在那場新聞釋出會上。該做的勘察做過了,該調查的線索調查過了,然後就冇了。冇有後續了!

主編眯著眼喝了口咖啡,覺得事情不太對勁兒。

這種案子哪怕是成了懸案,真的線索中斷,調查不下去了,NYpd也得硬著頭皮做出努力調查的樣子。他們不僅要假裝在努力調查,還要假裝調查有所進展,就是編,也得編出個合理的調查方向跟調查進度。

否則不僅對自己人無法交代,對紐約人也無法交代,對全聯邦,乃至全世界關注此事的人更無法交代。

那可是二十七名Jc,NYpd的Jc,自己人!

被人屠殺。

結果你連調查都不調查,甚至連做做樣子都不肯。

主編找到曼哈頓酒店的電話,打電話準備訂購一間房間,曼哈頓酒店那邊很抱歉地告訴他,酒店暫時客滿。

主編問什麼時候會有空房間,曼哈頓酒店那邊告知他可能要一個月以後,具體日期還不清楚,需要看客人的安排。

主編放下了電話。

曼哈頓酒店住的是誰,全紐約人都知道,更何況他這個搞新聞的。

紙條將雪城慘案的凶手指向軍方。

NYpd遇到了軍方,所以不敢繼續往下調查了?

但NYpd不甘心同伴的死亡,這才悄悄將訊息傳遞到NYt?

NYt主編覺得自己有些理解紙條出現的用意了,他甚至懷疑這張紙條是經過弗蘭克局長授意的。

主編不再遲疑,體內一股正義感油然而生。

………………

下午,一篇洋洋灑灑的新聞稿率先出現在NYt官網上。

這篇新聞稿的標題極儘吸睛之能事。

‘雪城慘案背後的秘密!大選?國會?軍方?NYpd為何裹足不前,布魯克林·李法官為何減少開庭率,溫士頓州長為何暫停一切改革,弗蘭克局長為何叫停調查,調查真的停了嗎?’

乍看上去,像是某國特產的營銷號博眼球的文章標題,囉裡囉唆一大堆,全都是車軲轆話,啥事兒冇講的那種。

但隻要打開來看,就會發現,這篇新聞稿真的很不一般。

新聞稿洋洋灑灑上萬字,都快成一篇短篇小說了。

事實上其內容比小說情節還要曲折離奇。

新聞稿從遙遠的錢德勒·凱恩當街遇刺開始說起,串聯了紐約發生的一係列事件,包括軍方代表團入住曼哈頓酒店,包括E.d.N.Y開庭審理,包括貝爾維尤二次刺殺失敗,包括審理暫停,包括雪城慘案,貝爾維尤刺殺案,布魯克林家宅遇襲,至交好友分道揚鑣……

新聞稿將這些全部串聯起來,目標直指軍方。

文中指出,正是因為他們的到來,讓紐約平靜的局麵變得波濤洶湧,支離破碎,他們給紐約增添了太多的麻煩,布魯克林法官跟溫士頓州長甚至都因為對他們的意見不合而分道揚鑣,弗蘭克局長甚至迫於壓力,連雪城慘案都不敢調查下去。

接著文章話鋒一轉。

沒關係!

弗蘭克局長不敢調查,他們會接過NYpd的責任,已經幫NYpd調查好了。

雪城慘案,就是軍方指使授意,SEAL某行動小組所為。目的就是滅口。

NYt的主編大有一種‘勞資不乾了也要掀開黑幕’的架勢,整合了所有事件,對事件進行合理串聯,合理解讀。

說的還真有那麼點兒道理。

雖然許多說法與現實完全南轅北轍,但不可否認,NYt這篇新聞稿非常符合‘爆款’的標準,釋出不久後,迅速引起熱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