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辭職

-

“我認為這是對我工作的最大褒獎。”

“我很振奮,希望讓更多人認可這個稱呼,讓更多人能享受公平與公正。”

“可這一切太難了。”

“公平與公正需要無數漫長的黑夜慢慢積累,可懷疑卻隻需要一瞬間。”

“賽琳娜案開始,我受到的攻擊就冇停下來過。總有各種各樣的組織跟機構找到各種各樣的角度對我發起攻擊。”

“兒童權益保護組織,女拳組織,反家暴組織,戒酒會,戒d會,大學董事會,醫院董事會,網絡黑客組織……每次攻擊,總會有人相信他們所說的,而不相信自己親眼看到的。”

“到了後來,甚至有些人寧願相信一個囚犯說的,都不願意相信我說的。”

布魯克林掃視一圈,淡淡的說道

“冇錯,我說的就是大都會監獄bL中那名囚犯爆料的所謂‘貝爾維尤刺殺案’內幕。”

“那名囚犯我認識,他叫希瑟·格肯。原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被他們學校的師生集體控告,被定罪。”

“大家都知道我出身哈佛,耶魯跟哈佛是上百年的宿怨。但私下裡我跟他交情還不錯。他懇求我幫他調到紐約來服刑。他說留在紐黑文監獄不出一個周就會死。”

“我認為即便他被指控的罪名是真的,也不應該被判死刑,尤其還是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由犯人執行。所以我答應了他。”

“可他的要求越來越過分,我認為在獄中吃甜品等要求不符合他囚犯的身份,因此而拒絕。”

“現在他站出來指控我暗中指使他殺死錢德勒·凱恩,我當時覺得滑稽跟可笑。”

“可我冇想到,竟然會有這麼多人願意相信。”

“自從大都會監獄bL結束以來這幾天,我一直在觀察,觀察輿論風波。”

“我也在反思,反思自己。我這麼做到底有冇有意義。”

“我踐行的公平與公正究竟有冇有必要。”

“我真的很累了。”

“為了這些,為了‘忒彌斯’的名號,我隻能眼睜睜看著我的救命恩人被捕入獄,卻無法挺身而出為他辯護。”

“我的私人助手被人操縱著最先進的軍用設備,蓄意製造連環車禍,身體大麵積燒傷,現在還躺在醫院裡。”

“我的好朋友,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哥,NYpd凶案組的大衛警官,在騷亂中被人連開四槍,生命垂危,我卻什麼也做不了。”

“我家裡被人武裝暴力突入,我的妻子正懷著孕,差點兒流產。我雇傭的安保人員全部被射殺。”

“我依舊無能為力。”

“一切都因為我要對得起這身法袍,對得起‘忒彌斯’,對得起就職時對上帝默默許下的誓言。”

“各位,我是人,不是真正的‘忒彌斯’。在付出這麼多以後收穫到的卻是輕易的懷疑與背叛,我真的很疲憊了。”

“所以。”

“我決定辭去E.d.N.Y首席法官職位。”

“各位,我為這個社會付出的夠多了,現在我隻想陪陪我的家人,幫幫朋友的忙。”

說完,布魯克林擺擺手,由哈裡森打著傘從旁邊走下去。

他這番話已經讓現場徹底炸開了鍋。

布魯克林·李要辭職!!!

這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不折不扣的大新聞。

尤其是他的演講內容。

他明確說明瞭辭職原因:

對紐約人的失望!貝爾維尤刺殺案中,他感覺自己遭到了背叛。

布魯克林謝絕了一切采訪跟提問,默不作聲地坐回車子裡,等哈裡森發動車子,消失在人群的視野之中。

整個過程冇超過半個小時,堪稱布魯克林主持的最短新聞釋出會。

當天晚上,AcN晚間新聞對上午這不到半個小時的新聞釋出會進行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解讀。

AcN以前是溫士頓的喉舌,溫士頓跟布魯克林合作期間,AcN經常為布魯克林提供便利,後來兩人關係決裂,AcN也不再為布魯克林提供便利,但也冇有因溫士頓的政治立場轉變而去攻擊布魯克林。

現在溫士頓離開紐約,AcN選擇對與布魯克林有關的新聞視而不見。

但這一次,AcN做不到視而不見。

主持晚間新聞的依舊是威爾·麥克沃伊。

被長時間的董事會乾擾正常新聞報道的威爾·麥克沃伊終於逮著機會了。

在節目中他表現得異常激動,對著布魯克林的話逐句分析,甚至還要搭配上布魯克林的表情跟動作。

威爾·麥克沃伊本就很欣賞布魯克林,前段時間因政治立場而產生爭端,威爾被勒令不得報道布魯克林相關新聞,已經把他憋得夠嗆了。

溫士頓離開後,這條禁令不僅冇有解開,反而還有不斷擴大化的趨勢。

今天終於有機會報道布魯克林相關新聞,威爾·麥克沃伊怎麼能不激動?

經過長達一個小時的分析,終於來到了最後那句‘各位,我為這個社會付出的夠多了,現在我隻想陪陪我的家人,幫幫朋友的忙。’。

威爾指著定格的畫麵道

“大家可以看到,布魯克林說這句話時麵部肌肉是放鬆的,他甚至露出了一絲微笑,這是整個演講過程中,我們能見到的唯一一次真正發自內心的自然的微笑。”

“他這句話也很值得思考。”

“布魯克林法官說他想陪陪家人,幫幫朋友,我們都知道,布魯克林法官要當爸爸了,這也說得通。最重要的是,布魯克林法官並冇有說以後的事情,這說明他隻是累了,他需要休息一下。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訊息……”

威爾·麥克沃伊對布魯克林的讚美令人肉麻。

至少布魯克林在聽了一段後就忍不住跳起來換了其他頻道。

他實在聽不得這麼肉麻的讚美,感覺腳趾頭要抓破拖鞋了。

然而很快布魯克林就會意識到,威爾·麥克沃伊的誇讚一點兒都不肉麻了。

翌日。

鋪天蓋地的都是布魯克林辭職的報道。

cNN將布魯克林放在了頭版,碩大的文字下配的是布魯克林主持某場庭審時的照片。

NYt采用了昨天新聞釋出會上最後布魯克林揮手的照片,並配文‘紐約人將永遠失去他’。

華爾街日報也用頭版報道此事。不過相較於NYt等‘娛樂’新聞,華爾街日報要嚴謹許多。

他們細數了布魯克林做出的重大判決,對紐約的改變。華爾街日報很直觀地用布魯克林就職法官前的E.d.N.Y轄區犯罪率跟布魯克林就職後的曆年犯罪率進行對比。明顯看得出,犯罪率在逐年下降。

華爾街日報還重點提到了今年年初以來,其他各地的犯罪率飆升,打砸搶比吃飯喝水還常見,而紐約卻始終保持著較低的犯罪率,直到前段時間,法院徹底罷工。

華爾街日報並不以昨天新聞釋出會上布魯克林宣佈辭職的時間為布魯克林辭職時間,他們認為,在法院宣佈罷工那一天,布魯克林就已經辭職了。

為此,他們特彆細數了布魯克林曆次遭遇到的‘背叛’。

從兒童權益保護組織開始,每次都是應者雲集,每次都有人輕易被煽動。

最後,華爾街日報分析認為“大都會監獄bL中曝出的貝爾維尤刺殺案所謂內幕隻是一個導火索,即便冇有它,布魯克林法官也遲早會宣佈辭職的。”

“不是布魯克林法官自怨自艾,是紐約人親手趕走了他,是那些他保護的人親手推開了他。繼萊利·克魯之後,紐約再次失去了他們的守護神。”

華爾街日報很快被人差點兒噴化了。

它冷靜直白的剖析,簡直就是在人們傷口上撒鹽,逼著準備當鴕鳥的紐約人不得不把腦袋拔出來,認領‘白眼狼’‘背叛者’的標簽。

連最喜歡犯賤的NYt跟cNN都不敢這麼直白地報道,華爾街日報不知道抽什麼風,突然跑出來插一腳。

然而不管外界如何風風雨雨,布魯克林辭職的決意已定。

事實上情形冇有表現得那麼誇張。

對布魯克林的離開感到懊悔,受演講稿影響的,大多是普通人。上層並冇有受到太大影響。

布魯克林人雖然走了,可他對紐約的控製力度卻不會隨著人的離開而有所放鬆。

布魯克林搞走了溫士頓跟弗蘭克,整個紐約本就是他一家獨大的局麵了。

宣佈辭職以後,布魯克林對紐約進行了梳理。

之前他處境艱難時,很是有不少人蠢蠢欲動,這會兒一個個倒是都老實了。但布魯克林並不打算放過他們。

除了秋後算總賬之外,還有對一些人的安排。

布魯克林去見了大都會監獄的典獄長,兩人交談愉快。布魯克林建議典獄長先生去參加市議員競選。

典獄長先生似乎有些不太自信,也許是有什麼顧慮,布魯克林則安慰他,認為他一定會成功。

經過布魯克林的安慰,典獄長先生找回了自信,決定按照布魯克林的建議,去參加市議員競選。

見完典獄長,布魯克林又去見了德克斯特。

德克斯特已經認罪,但由於法院大罷工,還冇有經過答辯,隻能暫時關在NYpd。

可NYpd又拿不到法院批準的逮捕令,隻能按照普通程式進行羈押。

於是每隔一段時間,德克斯特就得被帶出來,然後再被帶回去。

前段時間弗蘭克辭職,局長由大衛的搭檔波爾·勞倫斯代理。當時局勢動盪,好一陣德克斯特都冇人管。

好在德克斯特也不知在想些什麼,並不打算逃跑,冇人管他,他就自己乖乖呆在羈押室內。

布魯克林在來見德克斯特前特意去了德克斯特家所在的社區瞭解情況。

德克斯特的兩個養子跟一個親子全被他妻子的父母接走撫養。

這對德克斯特而言大概算是個好訊息了。

見到德克斯特後,布魯克林說了這個訊息,德克斯特卻並冇有太大反應。

“我已經不是法官了,如果你想,我可以代理你的案子,幫你辯護。”

布魯克林挪了挪屁股認真道

“我仔細看過資料,你的案子有點兒麻煩,老實說,我冇有太大把握。如果有我代理,得做好上訴的準備。甚至我認為我們應該著重關注的是上訴,而不是初審。”

德克斯特抬頭看了眼布魯克林,搖搖頭,依舊不肯說話。

布魯克林盯著他看了一會兒,瞭然地點頭。

“好,你不想作無罪答辯,我尊重你的選擇。你還有什麼心願或要求嗎?”

以德克斯特的所作所為,都不用算他親**代的,光是NYpd掌握的部分,就足夠把他送上電椅了。

德克斯特嘴唇動了動,還是冇有說話。

就在布魯克林準備離開時,德克斯特終於開口了。

“哈裡森。”

嘶啞的聲音從背後響起,叫住了布魯克林的步伐。

布魯克林重新坐回椅子。

“哈裡森不會成為第二個灣區殺手。”

布魯克林說道。

德克斯特扯了扯嘴角,露出白花花的牙齒。

“嗜血的衝動遠比你所能想想得到的任何**都要強烈。d癮,x欲在它麵前簡直不值一提。它可以帶給你所有想要的**,帶給你空前絕後的滿足感。”

“一旦嘗試過這種滿足感後,就再也無法忍受失去它的空虛了。”

有一種觀點認為,有些連環殺手之所以會成為連環殺手,是因為第一次偶然犯罪後,他們從犯罪中尋求到了快感。也許第一次是不小心的,是激情之下的失手,但後麵,他們的每一次犯罪都是為了回味這種快感。

而這種快感的閾值是會不斷提升的。

最初失手殺人就能獲得快感。很快單純的殺死目標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根本產生不了快感。

這也是連環殺手的犯罪手段會不斷升級,犯罪行為越來越大膽的原因。

普通的犯罪行為已經無法滿足他們了!

德克斯特殺了上百人,按理說他的閾值應該已經高出天際了。

可他一直很剋製,有自己的殺人規則,因而,他冇有完全迷失在殺人帶來的快感之中。

“哈裡森親眼目睹了母親被人殺死的整個過程,並跟母親在一起呆了好幾個小時。”

德克斯特抬起頭,與布魯克林對視著

“他是我的後代。布魯克林·李法官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