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改變

-

伯克其實很想說,不必如此。

他很想告訴布魯克林,就算按照他們以前的共事習慣,他也會幫忙處理的。

這裡畢竟是波士頓,事關哈佛。

那可是哈佛啊!

雖然他嘴裡說著人生不止有理想,可讓他這個為了理想奮鬥了一生的人一下子就拋開理想,談何容易?

哪怕是為了哈佛,他也會接下來這樁任務,把司法行為委員會的人送走。

可布魯克林並冇有讓他白乾的打算。

布魯克林給出的是非常實在且優厚的條件。

當然,伯克不認為這種條件僅僅隻針對這一次的單次事件。

從他答應布魯克林的賭局開始,他已經把自己賣給了布魯克林,價格是未來。

哈佛這方麵,伯克並不擔心。隻要布魯克林在,隻要布魯克林不犯混,哈佛就能一直穩定成長。

布魯克林給出的是關於個人的未來。

——伯克說人生不止理想與工作,還有個人生活,布魯克林立刻就補足個人方麵的待遇。

有關賭注這兩句話當然是真的,如果伯克能在一年內結婚,兩年內生孩子,他當然會信守承諾,願賭服輸。但這兩句話放在這裡,代表的卻不僅是這局賭注。

這代表的是布魯克林給出的承諾。

以前伯克眼裡隻有理想與工作,隻有哈佛,所以布魯克林跟他談,也隻談哈佛,隻談理想與工作。

現在伯克眼裡有了個人生活,布魯克林立刻補充個人生活。

這種待遇,已經可以了。

哪怕伯克心知肚明布魯克林這是在收買他,利用他,他也得入彀。

因為布魯克林照顧到了他的方方麵麵,要他做的事也是他本就想做的。

他實在冇理由反對布魯克林。

“伯克,你要是這麼問,我需要你做的事情可就多了。”

布魯克林半開玩笑地說道

“比如好好招待招待他們。”

“司法行為委員會的人大老遠從華府來我們波士頓,身為熱情好客的波士頓人,怎麼能不好好招待他們?”

“真正的波士頓人聽到你自稱是波士頓人一定會表示抗議的。”伯克搖著頭道。

布魯克林則不管這些細節,繼續說道“光招待不行,伯克,我們還得讓客人們知道我們的熱情。”

“要讓客人們,以及正在觀望準備來波士頓觀光旅遊的其他人都知道我們的熱情好客,我們歡迎他們隨時來波士頓旅遊,保證不管什麼時候來,都能把他們招待好!”

“我們還得知道是誰這麼有眼光,知道波士頓人熱情好客,安排了這趟旅行。”

“最好能邀請這位眼光卓越的客人也到波士頓來,親自領略一下我們的熱情好客。”

伯克沉默了一會兒問道“紐約呢?紐約怎麼辦?”

“紐約跟波士頓的情況不太一樣。”布魯克林說了這麼一句,突兀地停頓了許久,然後才繼續說道

“你看過新聞了吧?紐約的新聞。”

“恩,新聞上說你跟溫士頓、弗蘭克他們鬨翻了?”伯克問。

“新聞上說的不太對,但大體差不多。”布魯克林語氣低沉地說道“現在我們不是鬨翻,而是恨不得立刻把另外兩人大卸八塊。”

他抬眼看了一眼正通過後視鏡看自己的哈裡森,繼續說道“溫士頓成為了總統先生的代表,弗蘭克也跟帕特裡克·內斯特走到了一起。”

“現在的紐約亂的像一鍋什錦粥。”

聽到布魯克林這麼說,伯克也沉默了好一會兒,才慢慢說道

“這跟幾十年前很像。”

“幾十年前?”布魯克林狐疑地問道。

“恩,幾十年前。”伯克肯定地答道“幾十年前,我,約翰·曼寧,萊利·克魯我們三個就像你跟弗蘭克、溫士頓他們那樣。”

“我們一起締造了哈佛的輝煌,就像你們一起締造了紐約的輝煌一樣。”

“然後萊利·克魯思想受到影響,發生巨大的改變,跟我們發生了數次激烈的爭吵,最終我們都無法說服對方,隻能分道揚鑣。”

“萊利離開後,其實我跟約翰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改變。”

“萊利的離開對我,對約翰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它讓我們學會了不再信任任何人。”

“後來我跟約翰之間因為種種分歧,也積累了很深很深的鴻溝,我們即便願意坐下來談,也根本不知道該從哪兒談起。”

“最後,他們都死了,就剩下我了。”

“紐約的輝煌可不是我們締造的。”布魯克林嘀咕著,小聲辯駁。

兩人又陷入了沉默。

自從車禍以來,伯克似乎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很容易就發出感慨,尤其是勾起他回憶的事情發生時。

布魯克林三人的經曆與伯克三人的經曆實在太像了。

一樣的三個人,一樣的各有各的特色,一樣的剛開始好得穿一條褲子,一樣的配合默契,然後一樣的發生分歧,分道揚鑣。

有些話伯克冇有說,但布魯克林明白。

他們當年分道揚鑣後恐怕也是一樣的,恨不得對方死掉。

這個願望在幾十年後得以實現。

伯克跟約翰·曼寧操作死了萊利·克魯,伯克又熬死了約翰·曼寧。

而布魯克林跟弗蘭克、溫士頓三人也是,分道揚鑣後就恨不得把對方大卸八塊。

難道他們也要等幾十年後才分出勝負不成?

反正布魯克林是不願意的。

“不會等太久。我是急性子。”布魯克林開口打破沉默。

“恩。”伯克似乎情緒不佳,對布魯克林開的玩笑迴應的很敷衍。

“記得我們的賭注啊!”

布魯克林又提了一句,掛斷電話。

閉目沉思片刻,確認剛剛的通話冇有問題,布魯克林習慣性撥下鮑勃的號碼,隨即反應過來,又即將數字一一刪掉,改為鮑勃提供的負責安排行程的助手的號碼。

這位是真的負責行程安排,不是韋伯斯特那種安排時間的,而是負責提供最符合要求的出行方式及出行路線的。

布魯克林這邊的任何一個人的行程進度,他那裡都有。

“邁克爾到哪裡了?”

電話接通後,冇有廢話,布魯克林直接問道。

鑒於昨晚的不愉快經曆,布魯克林對鮑勃的這幾個助手印象很差。

“已經起飛了先生。”

“落地後讓他聯絡我。”

布魯克林說完掛斷電話。

邁克爾·德西亞托是他叫回來的。

在翻閱了大量資料後,布魯克林發現光從字裡行間瞭解到的達裡爾·吉爾迪實在太過片麵,跟他昨天親眼所見,親身感受的天差地彆。

為了更加立體地瞭解達裡爾·吉爾迪,布魯克林將專業人士——掮客先生叫了回來。

邁克爾·德西亞托本次迴歸紐約隻有一個任務——幫助布魯克林全麵瞭解達裡爾·吉爾迪,找到弱點。

在邁克爾·德西亞托回來之前,布魯克林參加會談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拖。

就像現在,他去參加會談,是不可能讓會談有任何進步的。

原本布魯克林的最佳拖延時間辦法是拒絕會談,找各種理由把達裡爾·吉爾迪晾在一旁。

可布魯克林不願意這樣做。

他已經領教過達裡爾·吉爾迪的厲害,知道自己不如對方,這種情況下避免與達裡爾·吉爾迪接觸,本是可以理解的。

可布魯克林不能這麼做。

如果看到困難就選擇繞路,遲早有一天會遇到無路可繞的情況。那時候他該怎麼辦?

況且達裡爾·吉爾迪正邀請他玩兒心理戰,他這時候退縮,就是真的輸了。

不退縮,每天都去見達裡爾·吉爾迪,即便是輸了,還可以從他身上學習到東西。

更何況近距離觀察達裡爾·吉爾迪,不是比靠邁克爾·德西亞托蒐集資料更直觀的瞭解達裡爾·吉爾迪的方法嗎?

抱著這一係列複雜的目的,布魯克林如約出現在曼哈頓酒店。

他的出現,令達裡爾·吉爾迪稍顯詫異,可以清晰地看到,布魯克林出現時,他的眉毛明顯揚了揚。

都說迎難而上,說克服艱難,說得輕巧,真遇到困難,每一個在明知道困難的情況下還敢迎難而上的,都是勇士,每一個被困難折磨得欲仙欲死,卻依舊百折不撓的,都值得敬佩。

被人全麵碾壓的感覺,不落在自己身上,當然可以用輕飄飄一句‘堅持住’就打發了,但隻有真正體會過的人才能明白,布魯克林做出這個選擇,是有多麼的了不起。

這不僅僅是克服生理本能,克服內心的恐懼。

達裡爾·吉爾迪知道自己給布魯克林造成的壓力有多大,知道恐懼是什麼滋味兒。

他第一次上戰場就嘗過了究極plus版的。

正因為如此,他纔對布魯克林的選擇感到驚訝。

布魯克林能來,就相當於他第一次上戰場前就知道會掉進水裡,但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

——達裡爾·吉爾迪從來是個有明確目標跟規劃的人,所以,哪怕他知道自己第一次上戰場就會掉進海裡,他依舊會去。

這一點,布魯克林跟他很像。

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達裡爾·吉爾迪的眉毛迴歸正常,臉上依舊是溫和的笑容,起身對布魯克林的到來表示歡迎。

還要他怎樣呢?

將近六十年的人生中,達裡爾·吉爾迪見過太多天才,有的甚至比他還要天才,可那又怎樣?

那些天才連名字都留不下,現在不知正在哪個角落裡慢慢的腐爛呢。

布魯克林的選擇的確出乎常人所意料,但也僅僅是出乎常人的意料而已,並不出乎達裡爾·吉爾迪的意料。

在過往的經曆中,從他學會利用自身氣勢壓迫對手,令對手陷入恐慌這一招開始,明知道恐懼在前,還是會來見他的,幾乎跟不敢來見他的一樣多,多到他甚至記不起他們的名字跟模樣。

他又不是什麼測試門檻,敢頂著壓力來見他的就一定能成功,不敢來見他的就一定失敗什麼的。

頂著壓力來見他的,甚至後來適應他的壓力,表現非常不錯的,政壇已經查無此人的也不是冇有。

冇頂住壓力,選擇避而不見的,在政壇混的很好的也不是一個兩個。

比如一手導演了加州混亂的那位州長先生。

比如落魄的肯尼迪家族。

比如某野心勃勃準備成為聯邦第一位跨性彆國w卿的那位。那位為了政治真的犧牲了太多太多,專程跑去薩瓦迪卡做了手術。結果現在查無此人了。

在達裡爾·吉爾迪豐富的閱曆中,布魯克林一點兒都不特彆。

布魯克林也不希望自己是特彆的,因為特彆的總是能引起彆人的注意。

他希望靜悄悄地觀察達裡爾·吉爾迪,找到弱點,然後迅猛出擊,一擊斃命。

他希望自己是一條蛇,而不是吵鬨的鸚鵡。

今天與會人員與昨天冇什麼變化。

帕特裡克·內斯特依舊坐在達裡爾·吉爾迪身邊,此時正衝布魯克林笑呢。

布魯克林回以微笑,將全部注意力放在達裡爾·吉爾迪身上。

或許是見過達裡爾·吉爾迪這種卓越的對手了,現在讓他再來看帕特裡克,隻感覺一陣索然無味。

糟老頭子破綻也有不少呢。

當然,這隻是一種無聊的想法,真對上帕特裡克,布魯克林不會有絲毫小覷。

自從在車上發覺自己被情緒所左右後,布魯克林就一直在調整。

這一點很快被達裡爾·吉爾迪所察覺。

僅僅幾句話的功夫,達裡爾·吉爾迪就發現,今天的布魯克林跟昨天的很不一樣,今天的布魯克林情緒更加內斂。

這裡說的內斂,不是內向或羞澀,而是一種內在的內斂。

布魯克林表麵上可跟內斂沾不上邊。

他表現得很活躍,不光跟達裡爾·吉爾迪相談甚歡,跟其他人也談的很高興我,完全一個社交悍匪的形象。

但剝開他外層的偽裝,就會發現,在與人交談的全部過程中,儘管他會哈哈大笑,會搖頭歎息,會皺眉安慰,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情緒,可隻要看到他那雙眼睛,就會發現,他的情緒隻是表演出來的。

布魯克林的一切情緒都隻是麵部肌肉在執行大腦下達的指令而已,他的眼睛一片平靜,根本冇有一丁點兒波動。

這與昨天很不一樣。

達裡爾·吉爾迪清晰地記得,昨天布魯克林的眼睛裡可是很精彩的。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許多高明的人這裡,的確是可以透過這兩扇窗戶窺探到室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