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占儘上風的肯尼迪

-

能做出讓步,自然是一個很好的信號。

這代表軍方並冇有全力解決布魯克林的想法。

但這頂多算是一個信號,指望從中占到什麼便宜,那就要看操作了。

布魯克林自認自己的操作還可以的。

因此,他不滿足於檔案夾裡的內容。

檔案夾裡的內容其實並冇有什麼太過機密的資訊,大部分資訊都是布魯克林已經知曉的。

比如聯邦軍隊正在跟NAto合作。

比如聯邦軍隊配合NAto成員國封鎖運輸渠道,嚴打非法軍火商。

比如一支名稱塗黑的未知隊伍將在地點塗黑的地方舉行軍演。

比如名稱塗黑的組織開始活動——布魯克林根據描述推測,這是一個專門培養境外間諜的組織,比如顏色革命,遠程養殖,雇傭水軍等等。

還有一些小的細節資訊。

布魯克林大致瀏覽了十幾分鐘,從檔案中提取出了這些內容。

至於檔案本身,其實是一份類似競業協議的協議,要求布魯克林在簽署後配合名字塗黑的行動。

要求很簡單。

布魯克林看完檔案,已經確信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了。

歐洲要出事兒!

“怎麼樣,布魯克林·李法官?”

見布魯克林看完,麥克萊德·肯尼迪問道。

“我不認可這種誠意。”

布魯克林搖頭,手指敲了敲合上的檔案夾封麵,輕輕一推,檔案夾滑向了麥克萊德·肯尼迪。布魯克林開口道

“這裡麵幾乎全都是塗黑的,連我要配合什麼都塗黑,這讓我很難以想象。難道塗黑部分是殺人我也要配合嗎?難道塗黑部分是刺殺總統我也要配合嗎?難道塗黑部分是反人類行為我也要配合嗎?”

“我們不會提出這種要求。”麥克萊德·肯尼迪搖頭道。

“挑起戰爭跟屠殺自己的同胞,都是反人類行為。”

布魯克林意味深長地說道。

麥克萊德·肯尼迪看了布魯克林一眼,低頭思考片刻,抬頭道“好吧,布魯克林·李法官。”

“我們隻有一個要求,就是在未來一年內推動國防武器法案修改,具體修改內容還在研究,很快就能拿出一個詳細的方向。你要做的就是推動這項法案落實。”

“你應該去找國會議員,而不是一名法官。”布魯克林道。

這話聽起來冇錯,立法權在國會手裡,跟法官沒關係,法官手裡隻有司法權。

但實際上立法權與司法權息息相關。

一項法案從誕生到推廣是個漫長的過程,國會討論,總統通過,然後落到法官手中,纔會被使用。

在國會討論期間,國會會非常關注有經驗的法官對法案的看法。

——不是地位高的法官的看法,而是有經驗的法官的看法。

當然,這都是以前。

布魯克林清晰地記得,兩年前,他還偶爾能接到來自國會的詢問某一方麵或某一類型案件的看法,後來這種電話就很少了,直到最近半年,根本一個都冇有。

因此,結合這一情況,再來聽布魯克林這句話,就會發現,他陳述的其實是一個事實。

法官對立法的影響已經幾乎被國會完全剔除,國會現在是關起門來一拍腦門就推出一項法案,根本不需要專家的意見。

所以,要想法案通過,軍方應該去找國會議員,而不是布魯克林這個法官。

哦!國會現在正摩拳擦掌,準備跟軍方大乾一場呢!

看來軍方還真是未雨綢繆,料事如神啊!

“是的,是這樣的。”

麥克萊德·肯尼迪點點頭。

他顯然聽懂了布魯克林這句話的真實含義,解釋道

“但這真的是正確的嗎?”

“國會已經快要淪為議員們撈取好處的金池了,這是不對的,一項法案的通過應該考慮專業領域人才的意見。”

這話說得布魯克林心裡一動。

——他當然不會因為這麼一句話就萌生跟國會作對,為了讓國會在立法時重新考慮專業領域人才的意見而衝鋒陷陣,他從這句話中聽到了一種對立的苗頭。

軍方似乎並不是被迫跟國會對立的,他們從一開始就做好準備要跟國會對立了。

麥克萊德·肯尼迪的這句話透露了軍方企圖控製布魯克林的真實目的,他們要通過專業領域人士推動法案。

這跟當初布魯克林搞的新聞法案有異曲同工之妙。

隻不過布魯克林冇這麼頭鐵,他選擇遵守遊戲規則,給新聞法案套上一層皮,找議員提出提案,將新聞法案的利益進行合理分配。

可軍方似乎冇這種打算。

他們不僅打算破壞立法規矩,甚至壓根兒就冇打算帶國會一起玩兒。

這種幾乎騎臉輸出的行為,國會怎麼可能容忍?

必然的,這種行為會導致國會的敵對。

軍方可能冇想到這一點嗎?

不可能!

所以,軍方早就想到會跟國會對上了!他們甚至早就準備好了!!!

國會跟軍方的對立,真的是因為華府郵報刪稿事件嗎?

到底是雷把軍方跟國會玩兒的團團轉,還是雷跟國會被軍方玩兒得團團轉?

布魯克林微微有些失神。

遠的先不提,就說這一訊息對布魯克林的影響。

這幾乎顛覆了他的全部設想。

他敢拿軍方代表團威脅軍方,讓軍方‘搞快點’,就是看準了國會會牽製軍方的精力,讓軍方華府紐約兩不相顧。

可如果軍方早就知道會跟國會對上呢?

如果軍方早有準備呢?

跟國會的鬥爭,還會一直僵持下去嗎?

國會說強也強,但絕對強不到同等體量的組織精心謀劃下還能憑實力碾壓的地步。

軍方現在就是那個跟國會同等體量的大傢夥。

有心算無心之下,國會很可能立刻就敗下陣來。

如果國會也輸給軍方,下一刻軍方該挑戰的就是行政權跟司法權了。

行政權的代表是總統,司法權的代表是最高法院。

總統先生雖然名義上是三軍統帥,但其實他跟軍方關係平平。

在這種情況下,軍方必然會膨脹成一個前所未有的龐然大物。

不,說前所未有也許並不合適,十八世紀時,這種龐然大物就存在過,某位開創連任先河的總統就算得上是跟軍方親善的代表人物。

而麵對這樣的軍方,布魯克林還有反抗的能力嗎?

布魯克林分析後認為,冇有!

連國會都敗了,他根本冇有任何反抗的機會。

也許總統先生或許可以,但國會,最高法院,在有心算無心之下,幾乎不大可能贏。

國會跟法院都是職權不具體集中在某人一身,這種多人分享權力的情況下,隻要足夠有耐心,足夠有財力,其實是最容易攻破的。

反倒是行政權,集中在總統先生一人身上,全賴總統先生喜歡。但憑藉總統先生跟軍方在大街上碰麵都不一定點頭的關係,總統先生可能喜歡這麼個龐然大物嗎?

真要讓軍方發展到那一步,總統先生成什麼了?

所以他們很有遠見地利用某些計劃方案,‘投資’未來的總統,將帕特裡克·內斯特捆綁。

實際上可能的確有一個籌謀多年的計劃,但這個計劃根本不是朝向歐洲的,更不是為轉移聯邦內部矛盾,刺激經濟,傾銷武器,挑動戰爭,大搞地緣政治,讓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故事重演,延續聯邦霸主地位的計劃。

這隻是一個‘對內’的計劃,一個讓軍方主宰聯邦的計劃,一個令三權統一的計劃!

布魯克林情不自禁地晃了晃腦袋。

他覺得自己想多了。

現實不是電影,冇有那麼多驚天大陰謀等著主角去破壞。

況且如果這個猜想如果是真的,他為什麼要破壞?

他抓緊時間買票上車,加入他們,難道不好嗎?

布魯克林沉默的時間優點兒長,實則他內心掀起了驚濤駭浪,一時間有些沉迷,差點兒忘記麥克萊德·肯尼迪。

好在他及時回神,冇讓沉默繼續下去。

“專業領域人士的確比其他人可能更瞭解一些。”

布魯克林模棱兩可的回覆了一句,接著話鋒一轉問道

“這項國防武器法案具體要向哪個方向修改?”

這到底是個挑戰立法權的幌子,還是確有其事,這很重要,將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驗證布魯克林瘋狂猜想的真偽。

很遺憾,布魯克林瘋狂猜想得到驗證,是假的。

麥克萊德·肯尼迪簡單講述了兩條,聽起來根本不是修改國防武器法案,而是開放對外運輸武器法案。

聯邦雖然是個戰爭瘋子,靠戰爭起家,靠戰爭發家,一生都在經營軍火生意,但其實對外輸出武器還是很謹慎的。

——至少形式上是這樣。

聯邦對外輸送武器並不是總統一拍腦袋就能決定的,這需要經過各種委員會的討論。

當然,這個討論的過程可能非常長,也可以非常短,輸送的武器內容多寡,品牌,質量,以及被輸送武器的組織或國家是否值得輸送,全都需要細細調研。如果軍火商能提供一下調研經費,這個過程可能會快一些,調研結果可能會好一些……

麥克萊德·肯尼迪用實際內容向布魯克林證明,所謂國防武器法案不是假的,他們的確思考過,認真研究過,雖然研究的是如何快速向外運輸,減少上述的中間環節,讓武器儘快下發到‘需要’的人手中,但他們的確是在研究。

也就是說,國防武器法案不是幌子!

有人真的要對外傾銷武器!

之前的猜測都是真的,冇有錯!

可這與麥克萊德·肯尼迪無意識間透露的情況相悖啊!

軍方不能一方麵真的有一個準備多年的對外計劃,一方麵又有一個準備多年的對內計劃。

這兩者隻能有一個是真的,另一個是引子,是幌子,是拿出來吸引火力的。

這兩個是矛盾的,是不能共存的!

一個組織,怎麼可能有這麼多的精力,在確保對內計劃順利進行,一人單挑三大權力的同時,還能確保對外的靶子不失,讓靶子成真?

這得多厲害?

他乾脆也彆這計劃那計劃的了,直接明牌碾壓過去好了。

既想要對內單挑三大權力,又想要對外重現聯邦霸主榮光,將幌子做成真的,失心瘋了不成?

布魯克林覺得這就是失心瘋了。

可失心瘋並不能製造出如此精巧的局麵。

所以,失心瘋並不能解釋這種矛盾。

布魯克林確信,一定有自己冇考慮到的點,或者存在自己還冇收集齊全的條件,這才導致他所看到的結果與常識、與邏輯相矛盾,導致軍方在他的推導結果裡成了失心瘋。

一定有什麼自己冇考慮到的點!必須想辦法從麥克萊德·肯尼迪口中得到更多資訊。

麥克萊德·肯尼迪卻不肯回答布魯克林的提問了。

“布魯克林·李法官,如果你簽署這份協議以及後續部分檔案,你想知道的就都會知道,你想問我的問題,自己就能從這些檔案中找到答案。”

“這些內容屬於機密,是有保密級彆的,很抱歉在簽署相關協議獲得授權之前我無法向你透露更多了。”

“誠意我已經表達了,相信您也能感受得到,您的回答呢?”

跟麥克萊德·肯尼迪談判就是好,準備了兩個小時,結果纔過去不到半個小時,就要到尾聲了,就要開始表態了。

真是節約時間啊!

看著麥克萊德·肯尼迪,布魯克林知道自己預先佈置的小手段一丁點兒效果都冇起到,反而被麥克萊德·肯尼迪打亂了節奏。

麥克萊德·肯尼迪在這場談判中的表現非常完美——布魯克林認為是完美的。

如果無意間泄露訊息,引起布魯克林猜測也是他故意設計的話,那簡直就是恐怖了!

布魯克林看著麥克萊德·肯尼迪,心中暗暗感歎。

“先不急,還有時間。”

布魯克林敲了敲桌子,韋伯斯特隔著門問了一聲,得到允許後進來。

布魯克林則起身道了聲歉“抱歉。”

說著,他指了指外麵,示意自己需要去一趟洗手間。

麥克萊德·肯尼迪用一招‘私事’打亂布魯克林的節奏,導致布魯克林近乎全程被牽著鼻子走,現在他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在麥克萊德·肯尼迪占儘上風時用去洗手間打斷麥克萊德·肯尼迪的氣勢,為自己爭取緩和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