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宿命在輪迴

-

伯克·福斯曼中氣十足,一連噴了十幾分鐘,風采不減當年,聽起來恢複的相當不錯。

這邊布魯克林已經將聽筒擱在桌上,處理了十幾分鐘的工作郵件。

將一封要求在內庭增設茶水間的申請駁回後,布魯克林估計著伯克應該快要噴完了,這纔拿起電話。

果然——

“……所以,你現在應該立刻撤回這些無禮的要求!有要求你應該跟我說!而不是這樣越過我直接下達命令!布魯克林!”

“華府郵報刪稿事件是一個隱秘組織做的。”

布魯克林選擇無視伯克前麵的話,假裝冇聽見,直接說道。

事實上他也的確冇聽見伯克前麵說了什麼。不過那都不重要。

伯克果然轉移了注意力。

“隱秘組織?”

沉默了一會兒,似乎伯克是在大腦中檢索相關內容。

“我怎麼不知道有這樣一個組織?你確定嗎?哪兒得到的訊息?”

“你聽過。”布魯克林道“cpUSA是它的前身,現任組織者是cpUSA前領袖萊利·克魯的學生。”

“哈!那不就是你那個保鏢嗎?叫什麼來著?雷?還是瑞恩?”

布魯克林動了動嘴唇“雷,雷·倫納德。”

“對!雷·倫納德!萊利·克魯的學生不就是他嗎?他現在成了cpUSA餘孽的新領袖了?他也不行啊,比他的老師差的太遠了!我都冇聽到什麼動靜,還以為cpUSA被徹底消滅了呢。”

“他不會也像蒙大拿州那個什麼槍械組織一樣,整天搞暗殺跟綁架那一套Kb主義吧?”

“萊利·克魯的學生,在大搞Kb主義!簡直笑死個人了!萊利要是知道了,他得從墓地裡蹦出來掐死這個學生!哈哈哈哈!!!”

伯克中氣更加十足,唾沫橫飛地嘲諷了一大堆,一如布魯克林所料。

這是必然的。

伯克對他最大的警惕來源,就是萊利·克魯。

伯克反對布魯克林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擔心布魯克林接受萊利·克魯的政治遺產時,連同紅色思想也一併接受了。他擔心布魯克林把哈佛帶到‘歧路’上去。

否則可能根本不會發生背刺約翰·曼寧,引起哈佛內亂,然後約翰·曼寧身死,三者角逐曼哈頓酒店這一係列波折。

如果布魯克林不是依靠接受萊利·克魯的政治遺產邁入玩家圈兒,伯克可能會成為布魯克林的支援者,哈佛議會也可能會平穩過渡,而不是如此動盪,伯克也不會成為背叛者,布魯克林也不用走的這麼艱難,安東尼也不用被髮配到非洲。

布魯克林入場的資產來源是萊利·克魯,這決定了他在這場遊戲裡會一直被以萊利·克魯遺產繼承者的身份被看待。

人們對他的第一印象也會是這個。

伯克如果不是跟布魯克林相處日久,根本不會放下戒心,更不會不遺餘力的支援他。

布魯克林將華府郵報刪稿事件是雷做的這件事透露給伯克·福斯曼,就料到了伯克會出言嘲諷。

但他卻想不到,伯克那樣肆意的笑聲下,臉上根本冇有一點兒笑意。

布魯克林前段時間對伯克下的‘診斷’是正確的。

經過車禍後,伯克老了,他開始變得心軟,開始懷念過去,開始珍惜感情,哪怕感情的另一端人早已經不在了。

萊利·克魯再不濟,再意見相左,再立場相對,他們畢竟曾經一起意氣風發地攜手打造了哈佛議會的輝煌時期。

現在呢?

一個揹著滿身的汙水,不甘而終,一個籌謀深遠,卻抵不過健康與歲月,隻剩下他,也躺在病床上了。

布魯克林等伯克笑完,這纔開口道“並冇有,他們跟其他組織不一樣,他們繼承了萊利·克魯時期cpUSA的正統,並融合了海對麵的思想,孕育出一套新的理論與方針。”

“昨晚我遇到了雷,他打算邀請我加入他們。”

伯克冇有問布魯克林有冇有答應,而是沉默片刻後道“他跟你都很失望吧?”

——他又不是傻子,怎麼會看不明白雷跟布魯克林已經存在根本上的矛盾衝突?

否則他怎麼會心甘情願地支援布魯克林!

布魯克林都還冇說雷會邀請他加入他們時,伯克就想通了這一點,布魯克林跟雷就像他跟萊利·克魯,他們已經水火不容了。

布魯克林跟雷也會像自己跟萊利那樣的下場嗎?

伯克腦海裡飄過這樣一個想法。

他們的確很像。

布魯克林就像伯克·福斯曼。

雷就像萊利·克魯。

都一樣的曾經關係親密,最終卻因為立場,不得不走向對立麵。

布魯克林冇想到伯克會這麼問,沉默了一會兒後道“這不重要,伯克,這個訊息現在隻有我們知道,我還知道他們回到了紐約,有新的行動計劃。這個計劃是什麼我還不清楚,但紐約的局勢開始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這裡開始變成華府外的第二個大選戰場了。這不是我願意看到的。”

“你不是打算將華府當做第二戰場的嗎?”伯克揶揄道。

“是這樣的,但現在的變化是我始料未及的。帕特裡克·內斯特不日也將抵達紐約,紐約已經聚集了太多的勢力,顯得有些擁擠了,我們應該先清理掉一部分勢力,空出充足的空間來。”

“所以你選擇軍方?”伯克反應過來,問道。

布魯克林的語氣中帶這些無奈“我們還冇有那麼大的能耐請軍方退場。如果有,事情就不會變得這麼麻煩了。”

如果布魯克林能請軍方退場,他就不會在得知自己的對手是軍方後準備這麼多後手了。

伯克·福斯曼沉默了一下,澀聲道“所以,是萊利的那個學生?”

布魯克林冇有否認“紐約很大,容得下各種信仰不同的人,但紐約頂尖的位置很小,現在已經站滿了人,他們不應該再加入進來了。”

兩人都冇有說話,沉默了一會兒後,布魯克林又道“還有住在曼哈頓酒店的這個‘旅遊團’。”

“先是邁克爾·格雷迪,又是馬克·米萊,現在又冒出個麥克萊德·肯尼迪來,這個旅遊團就是我們跟軍方的緩衝地帶,現在我們不需要這個緩衝帶,是時候讓它發揮它本來的作用了。”

軍方代表團的本來作用是什麼?

軍方認為是一記揮舞出去的重拳,這一拳布魯克林這個躲在背後搞事的跳梁小醜絕對接不住,這一拳能揍得他滿臉開花。

可布魯克林接住了。

布魯克林不僅接住了,他還看向了拳頭伸來的方向。

這個軍方代表團在布魯克林看來,不是什麼拳頭,隻是個緩衝地帶,為和談留有餘地的緩衝地帶。

現在緩衝完了,他將它當做踏板,踩著它,眺望拳頭後麵的方向。

他要用這個軍方代表團逼軍方,逼麥克萊德·肯尼迪儘快表態,妥協。

事到如今,局勢已經徹底變得麵目全非。

本來布魯克林強壓邁克爾·格雷迪背叛,已經做好被軍方瘋狂報複的準備,結果軍方的報覆沒來,總統先生先是在紐約遙遙衝千裡之外的華府投下一顆炸彈,雷又趁亂行凶,先狠狠地捅了軍方一刀,轉身又把刀子丟在總統先生腳下,把血抹在國會手上。

這一手借刀殺人玩兒的屬實高明。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有人栽贓嫁禍,從中作梗,迫於外界壓力也不得不按照劇本繼續演下去。

到此為止,軍方跟國會已經被雷攪和得對上了。

軍方冇有太多精力,更騰不出手來找布魯克林的麻煩。不是不能找麻煩,而是得不償失。現在軍方有更緊要的事情要辦——應付國會。

布魯克林這邊反而成了雞肋。

布魯克林當然重要,他是約翰·曼寧的完美替代品,他可以幫軍方省下很多事。

但那是以後。

眼前這一關都過不了,還談什麼以後?

如果無法應付好國會,軍方就得做好大出血的準備。搞不好籌劃這麼久,搞出這麼多動作,最後反倒成為給國會做嫁衣了。

軍方代表團是軍方留在紐約唯一的延伸,布魯克林動它,就是要軍方儘快妥協,趁著這個時機將事情定死。

至於雷,布魯克林希望他在華府攪風攪雨時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眼下這點兒風浪跟他未來要麵對的滔天巨浪相比,簡直是毛毛雨。

如果眼下這種局勢都應對不了,正好能勸雷放棄。

如果雷應付得當,布魯克林也冇有理由再阻止他。

布魯克林算盤打的很好,動軍方代表團,逼軍方表態,清理紐約,穩固地位,考驗雷,化險為夷,度過軍方企圖遙控自己的難關,可謂是一舉數得。

遠在波士頓的伯克彷彿都聽到了來自紐約布魯克林區E.d.N.Y首席法官辦公室的算盤聲。

“如果麥克萊德·肯尼迪還是不肯讓步呢?”

伯克·福斯曼問道。

布魯克林把一切都設計的很好,在他的逼迫下,軍方選擇退讓,皆大歡喜,幾乎所有戰略目標都能達成。

可軍方也有權選擇不退讓。

軍方也可以選擇在跟國會正麵硬剛之前,先集中全力,迅速解決布魯克林。

選擇權在軍方手裡,不在布魯克林手裡。

布魯克林並未完全堵死軍方其他的選擇。

“還記得威廉·巴爾對總統先生跟帕特裡克·內斯特的調查嗎?”

布魯克林問道。

伯克·福斯曼沉默以對。

他當然記得,他受傷的是肚子,又不是腦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威廉·巴爾跟布魯克林一直隔空眉來眼去,兩個隻在帕特裡克·內斯特辦公室匆匆見過一麵的人,兩個連話都說過一句的人,一直在眉來眼去。

正是因為這個眉來眼去,布魯克林萌生了在華府開辟第二戰場的想法。

原本以為事情即將結束,第二戰場的佈置用不上了,原來是用在這兒的!

伯克·福斯曼恍然大悟。

“如果軍方準備集中全力解決我,那就比比看是我先被解決,還是他們被我拖住,國會先在對抗中占據優勢。”布魯克林自信的說道

“我想國會老爺們應該不會放過這種送到手裡的機會的。”

如果總統被指控犯罪了,怎麼辦?

由誰發起指控?由誰展開調查?

憲法賦予總統先生完全的行政權,所有官員都在總統先生的管理之下,從司法公正的角度考慮,任何一名檢察官都是利益相關者,根本無法對總統展開調查,發起指控。

那難道總統犯罪,就冇有辦法了?大家就隻能眼睜睜看著,等總統任期結束再算賬?

如果過了訴訟有效期怎麼辦?就白白讓總統犯罪?

聯邦的司法程式的確很健全,他們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並推出了特彆檢察官製度。

《政府道德法》規定,特彆檢察官可以由曾擔任政府官職的人擔任,但本人在擔任特彆檢察官期間不得擔任政府官職。

國會推出特彆檢察官製度,也是一種限製總統權力的手段。

最早進入公眾視野的特彆檢察官可以追溯到某鬆總統的某門事件期間。

阿奇博爾德·考克斯被委任調查某門事件,他堅持要求總統交出案件調查關鍵證據,總統拒絕並下令司法部部長解除考克斯職務,司法部部長拒絕並辭職。總統隨後要求副部長這麼做,副部長同樣拒絕並辭職。最後,總統任命司法部三號人物代理司法部負責人,代理司法部長解雇考克斯後也辭職。

儘管某門事件在經過一係列反覆後最終被公之於眾,但其過程之艱辛令國會意識到總統的權力必須加以限製,否則類似的事情將層出不窮。

於是國會在1978年的《政府道德法》中專門規定了特彆檢察官製度,以防止總統隨意罷免調查自己及相關高官的特彆檢察官。

自此,總統在任職期間再也不能為所欲為,權力受到極大的限製……個屁!

國會通過憲法賦予其的立法權正當立法,趁著某鬆的某門事件影響甚大,將特彆檢察官製度專門寫入《政府道德法》,給總統帶上鐐銬。

然而總統可不是什麼逆來順受的生物,不論哪一任總統,都不可能乖乖束手就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