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永安十五年,護國公和驍勇大將軍引兵北伐。

曆時三年,七戰七捷,一舉蕩平北秦國,威震寰宇。

傳令官一路快馬加鞭,將訊息傳回了上京。

永安帝看完北邊傳來的捷報後大喜,當即下詔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大周百姓殺雞宰牛,爆竹連放了七日,舉國歡騰。

屈辱求和了三十餘載,大周終是揚眉吐氣了一回。

身為大周臣民,皆沉浸在一片歡喜與安樂之中。

熹微的晨光穿過雲層,慵懶落在了奉天殿的琉璃殿脊之上,折射出耀目的金光。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北秦國虎視眈眈了數十年,此次護國公和驍勇大將軍身負皇命,出征北伐,便替陛下除去了北邊的心腹大患。此舉不但開拓了大周版圖,就連周邊的蠻夷小國也都俯首稱臣,再也不敢小覷咱們大周了!”

一襲絳紫官袍的左相安臨甫手執笏板出列恭賀,他已年過七旬,是曆仕三朝的的老臣了。

大周風雨飄搖數十年,見證了太多的屈辱與不甘。

他在府中臥病休養了兩個多月,一聽到此等好訊息,他比任何大臣都要精神矍鑠,身體硬朗。

“大周苦北秦國久矣!此次北伐雖然艱難,卻功在千秋,利在萬代,天下得以安定無虞,可以無憂矣!我大周終於不用再向北秦割讓國土,不再繳納歲幣、輸送金銀茶布,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啊!”

右相洪國忠也立馬高聲盛讚。

洪國忠與安臨甫素來政見不合,平日在朝堂上兩人總是爭執不下,吵得麵紅耳赤。如今齊齊出列朝賀,底下那些大臣都覺得十分的驚奇和意外。

“是啊,是啊!此乃陛下宗廟社稷之洪福!”

眾朝臣皆麵露喜色,一掃往日沉鬱灰敗之氣。

永安帝身著赭黃色九龍錦緞袍高坐於皇位之上,冠冕上的白玉垂珠微晃著,靜靜聆聽殿內大臣的聲聲恭賀與讚揚,一向深邃暗沉的眸光中也流露出了歡喜雀躍之色。

當初傾舉國之力,北伐北秦時,反對者眾多。

他力排眾議,殺伐決斷。

如今北境敵國已除,一舉收複了失地,萬邦來朝,天下歸心。

他終究是賭贏了。

戶部李尚書說道:“賀喜陛下!此次北伐成功,護國公府實乃功不可冇!”

“是啊陛下,護國公枕戈待旦,常年戍守苦寒之地,又在年過半百之時北上伐國,不可謂不辛苦。”

“哼!”

一聲尖利的嗤笑聲傳來,突兀且刺耳。

“護國公功勳卓著是不錯,可我怎麼聽說驍勇大將軍每占一座城池,就要坑殺那座城池的戰俘和百姓,如此嗜血殘暴,怎配當一名好將軍?而且他曾不止一次敢違抗監軍高公公指令選擇擅自出兵,如此目中無人,這不是不把咱們皇上放在眼裡嗎!”

此言一出,殿內活絡的氣氛一下子沉寂了下去。

眾朝臣的神色都開始有些古怪起來,都不敢抬眼看皇帝此時的表情。

剛纔出言諷刺的便是這位身份特殊的韓國公,他既是大周的開國功勳,還是先皇臨終前托付的顧命大臣之一。

雖然在大周“太師”是個虛銜尊稱,可一般的官員都不敢在當麵得罪這位大人物。

這麼特殊的日子,平時那些風聞奏事的禦史言官都不敢出來挑毛病。

敢在此刻公然開罵的,也就這位了。

“敢出此言者當斬!”

安臨甫一聲怒喝,氣得鬍子都抖了起來。

韓國公冷然一笑:“本國公之言句句屬實,難不成還要像爾等一樣儘說些阿諛奉承的話來討好護國公府?聖上乃大周天子,臣乃大周臣民,自然誓死效忠於大周和陛下,臣直言敢諫,何錯之有?”

“好一個直言敢諫的忠臣!北伐成功原本就是大周值得普天同慶的大喜事,你卻在此搖唇鼓舌,離間君臣,此罪其一;先前北秦犯邊掠境之時,你身為大周臣子,卻一味勸降求和,不思進取,此罪其二;驍勇大將軍七歲便隨護國公上沙場殺敵,屢立戰功,卻從不邀功求賞。破城殺俘更屬無奈之舉,除了威懾敵軍,鼓舞士氣,最重要的還不是因為咱們糧草供應不上嗎?”

安臨甫繼續厲聲質問:“你跟隨高祖皇帝南征北戰,好歹知道統籌戰場需顧全大局。北秦兵本就狡詐凶悍,如果有人假降詐降,糧草不足再加上後方的出現動亂,又該如何處置?你明明知道其中的隱情和變數,還敢搬弄是非,其罪其三也!”

鏗鏘高昂的聲音在大殿內迴盪不絕。

“你!”

韓國公一張老臉霎時漲成了豬肝色,被氣得說不出話來。

洪國忠淡淡補了一句:“韓國公可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句話?愚忠不是忠,如果大將軍違抗監軍,是一心為了破敵殺賊,情有可原;若一味聽從,貽誤軍機,影響北伐大局,纔是罪無可恕。”

大殿內安靜,詭異的安靜。

就在一眾文武大臣為韓國公和左相兩人捏著一把汗時。

永安帝突然放聲大笑起來。

陛下,竟然笑了?

眾朝臣麵麵相覷,緊繃著的身心稍稍鬆懈了下來。

“各位愛卿都言之有理啊。不過今日是大喜的日子,何必為了這點小事爭吵?太師心直口快的毛病得改一改纔是。”

“可是陛下......”

大周帝王那壓迫感十足的眼神掃了過去。

韓國公心頭一凜,心裡又是委屈又是憋屈,聰明地閉嘴了。

永安帝大袖一揮,高聲道:“此次北伐成功,朕必須重賞!將護國公的爵位從二品擢升為一品公爵,特進光祿大夫,遷左柱國,升為淩煙閣第一功臣,賞黃金萬兩!”

繼續說道:“驍勇大將軍顧瑾容年少有為,破敵有功,回京之後升任禁軍都尉一職,恩賞十三銙玉帶一條,特許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眾大臣紛紛齊聲頌讚:“陛下天縱聖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來從今往後,護國公府的榮寵更勝從前了。

安臨甫捋著頜下皓白的短髯,悠悠說道:“陛下,臣聽聞護國公有一女名為顧筠汐,生得是花容月貌,容色無雙,今已到及笄之年,卻尚未定下婚事。”

洪國忠立馬接話:“臣也有所耳聞,護國公府不僅男兒郎龍章鳳姿,武功卓絕,就連女兒家也冰雪聰明,弓馬嫻熟。此次北伐,護國公的嫡女顧筠汐也在隨軍途中,火燒連營三百裡,離間北秦諸將引發內亂,奇襲閻斜道直取北秦國都,這些均出自她的謀劃。而且她還親自帶兵作戰,在沙場上射殺了不少敵軍將士,真乃大周第一奇女子!”

其餘大臣也開始交頭接耳,紛紛出言附和。

謔可不是,聽說這位顧家小姐騎射了的,曾一箭射穿敵軍精良盔甲,可怕的很。

一位身著正二品緋紅朝服的俊美青年正斂眉垂首,聞言,唇角不自覺地勾出一抹清談的弧度。

“生女當如顧筠汐!”永安帝一聲喟歎,“既如此,朕便給她賜一門好婚事,等護國公凱旋迴京之後,擇吉日成親!”

思忖良久。

正當那些文武大臣都在暗自揣測陛下到底會選中哪家高門大戶的貴公子時......

永安帝高聲喊了一句:“太子!”

眾人俱是一驚。

太子司彥晗霎時身軀一震,嘴角扯了扯,終是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回父皇,護國公千金才貌雙冠,的確讓人景仰。可兒臣、兒臣府中已有了正妃和側妃,恐怕......”

恐怕是有心無力啊!

他府上已經有了一位脾氣火爆還愛呷醋的小祖宗,自從聽從安排納了柳禦史家的嫡次女為側妃後,他的正妃三天兩頭就給他上眼藥,哄都哄不好那種!

父皇您就高抬貴手,饒過兒臣吧!

永安帝涼涼地瞥了一眼滿額細汗的皇太子,不知道為何竟覺得又好笑又心酸。

果然是自己親生的,一樣的懼內。

永安帝適時地乾咳一聲,改口道:“太子仁愛寬厚,可惜已經娶了太子妃。顧筠汐既然是護國公的掌上明珠,應當嫁個更好的夫婿纔是。朕決定下旨將護國公的愛女賜婚給五皇子肅王。兩人年紀相當,又是郎才女貌,性格般配,想來在一起最合適不過。”

哦,原來是肅王啊......

那就好。

王公大臣齊齊鬆了一口氣,可心中突然覺得又有些遺憾。

顧家女這麼大一個香餑餑誰都想娶回去啊,可為什麼偏偏便宜了這麼一個不學無術的小王爺!

氣人呐。

俊美青年微一蹙眉,上前一步,頎長的身姿如岩鬆般挺立。

隻聽他恭敬地說道:“陛下,臣這位胞妹從小待在邊陲之地,性情比較桀驁難馴,不似上京裡那些女子柔情似水,臣擔心......”

“朕意已決。”

永安帝當即打斷了他的話,深沉漆黑的眼眸中透出一股彆樣的玩味之意,“顧卿的憂慮朕明白,不過肅王從小也是頑劣不羈的性子,喜歡尋求新鮮刺激,最愛馴服烈性悍馬,朕倒是覺得兩人甚是般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