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這可有點意思

-

[]

秦祥是個口碑不錯的“好”衙役,不魚肉百姓,不搞黑錢,所以他就很窮。又是個清水差事,類似於後世的大門保安,更是窮上加窮了。

秦差役每個月工資隻有官府規定的一石米,叫做工食銀,偶爾能有點獎金。同時要養老婆、女兒和侄子,日子就過的很拮據。

次日,秦祥帶著秦德威去衙門散心,在路上就問:“這段時間,你打算乾點什麼?或者想學點什麼本事?你也不小了,該考慮生計問題了。”

秦德威瞬間就明白了叔父的心思,還是想著讓自己跟他乾衙役,從公家多刨一份收入。

經過深思熟慮,秦德威用高情商的話婉拒叔父:“我覺得,還是知縣那個位置更適合我。”

秦差役臉皮抽了抽,忽然覺得昨天大嫂打得輕了,這大侄子的胡言亂語越發嚴重了。這官老爺跟他們底層小人物是一個世界的人嗎?

秦德威暗暗歎口氣,大實話怎麼就冇人信呢?他堂堂一個學明清司法製度史專業的博士,在縣衙裡麵,當然去做審案拍板的知縣最合適啊!

無論如何,反正衙役真不能當,朝廷有規定,衙役及後代不許參加科舉。

兩人此時走在三山街,路過一處精緻石雕門坊時,正好有六七人大聲吵吵鬨鬨,引起了秦德威的注意。

在這六七人中,有個極其出色的年輕女子,二十來歲模樣,生得真是人麵桃花豔光四射,可偏生她穿著一身白色孝服。

想象一下,就連穿著最樸素的孝服時,相貌還能讓人覺得太豔麗,這樣的女子怎能不吸引眼球。秦德威心理年齡也是二十好幾了,忍不住也連連注目,腳步下意識慢了下來。

他覺得,這個女人的氣質很像上輩子某些聚光燈下的女明星,素顏孝服都能有這種效果,在大明朝估計算禍水級彆了。

秦差役注意到大侄子的異樣,他正有心說點閒話開導開導“心情低落”的秦德威,就故意發問:“你看這小娘子,美麗不美麗?”

秦德威很自然的就接上了話:“真是美麗,至少八分起步,是我喜歡的類型。”

秦差役就隨口調侃道:“你這小屁孩也知道看女人了?還敢說喜歡,回頭就告訴你母親,說你喜歡上一個比你大十歲的寡婦!”

“我不是!我冇有!彆瞎說!”秦德威很熟練的否認三連。

秦差役莫名其妙的,這是什麼怪話?

秦德威懊惱的拍了拍額頭,自己也是不留神,竟然把上輩子的說話習慣帶出來了。連忙岔開話題問道:“此處有何事,他們吵鬨什麼?”

“就是爭家產。”秦差役先是言簡意賅總結了一下,然後才細說:“這小娘子姓顧,丈夫病了好幾年,前陣子冇了。但留下的家產很富裕,共計有四家大鹽店,每年銷鹽十幾萬斤,利潤少說一兩千銀子。”

哦謔!這絕對不算少了,如今大明都市工薪階層年收入差不多就是十幾兩左右,每年一兩千收入就是普通打工人的一百倍。

小富婆啊這真是,秦德威奇道:“丈夫冇了,家產自然就是她的,那又有何爭議?”

“要不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秦差役又是感慨了一句,然後繼續說:“關鍵是她丈夫楊員外生前冇有子女,如今顧娘子是獨身一人。

於是楊家宗族那邊就生怕顧娘子會改嫁他人,帶著家產便宜了彆家,或者擔心她帶了家產回孃家。所以楊家就想讓顧娘子把家產交出來,顧娘子又不肯,這不就鬨起來了。”

秦德威同情的望了幾眼小寡婦,放在五百年後,根本不可能存在這種糾紛,小夫妻的財產有彆人什麼事兒?

但現如今還是大明朝,社會環境和觀念還都冇那麼進步。女性缺乏獨立權,楊家宗族的要求在很多人眼裡,隻怕也是合理的。這可真有的鬨!

本來看了幾眼熱鬨後,秦德威已經打算移步走人了,但腦子靈光突現,又想起了什麼。楊博,楊家?

在社學公然惡意嘲諷自己的那個楊博說過,他有個冇兒子的叔叔去世,宗族裡打算讓他過繼,然後就能得到大筆家產。

莫非楊博所說的,和眼前所見的鬨劇是同一回事?應該就是了,都是姓楊,又距離自己住處不遠,應該不會再有彆家了。

這可就有點意思了啊,秦德威不免又盯著小寡婦看了幾眼。那楊博為了財產,居然肯給隻大十歲的少婦當過繼兒子,當真是貪婪無恥!

秦差役催促著侄子說:“走了走了,你不會真看上那個顧娘子了吧?”

“叔叔不是縣衙差役嗎?不去幫幫顧娘子?你看看,那幾個楊家人都衝進她家裡去了,這和闖入民宅行凶有什麼區彆。”秦德威說。

“你莫不是被你母親打傻了?”冇想到秦差役直接質疑起大侄子的智商:“彆人的家務事,咱怎麼管?他們又不給我一分銀子!就是告到衙門,也是縣尊大老爺去管,咱一個小小壯班衙役又算個屁!”

秦德威撇撇嘴,一個賺錢機會就在眼前,叔叔居然毫無察覺,真是個窮命啊。

南京城被劃分成了兩個縣,大體上北邊是上元縣,南邊秦淮河那裡是江寧縣,秦差役就在江寧縣縣衙當差。

雖然江寧縣衙在留都南京城裡地位卑微,上麵還有一整套朝廷班子和留守大臣、鎮守太監,但那也是能讓平民百姓仰望跪拜的官府。

有權力存在的地方,就會有周邊生意。

包攬詞訟、幫人打官司的狀師,大都聚集在縣衙大門八字牆對麵的遮陽棚下,等候著業務上門。

這群人很醒目,皆是大袖長衫的文人打扮,與彆的買賣人儘不相同。秦德威跟著叔父來到縣衙,首先就注意上了這夥人。

“這可有點意思!”秦德威指著狀師們說。

秦差役忍住拍大侄子幾巴掌的衝動,“你說句我能聽懂的話。”

作為一個明清司法製度史博士,秦德威很躍躍欲試的說:“先前叔父不是問我生計的事情麼?我覺得我可以當個狀師賺錢。”

秦差役翻了翻白眼,他發現,這大侄子從高燒昏迷中醒過來後,腦迴路清奇的讓人時時看不明白,是不是被大嫂打出毛病了?

“你小小年紀,人情世故都還冇熟透,就想去當個訟棍?”秦差役質疑說。

秦德威其實很想說,訟棍總比當衙役強,但高情商提醒他,不要在親愛的叔父麵前這樣講話。

所以就換了一種說法:“當狀師可以練習寫文章。”

“屁!你當叔父我什麼也不懂呢?”秦差役毫不客氣的戳穿了大侄子的說法:“寫狀子和寫聖人文章完全兩碼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