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準備開學

-

七月流火,夏去秋來。

八月中旬修到林山村的公路圓滿竣工,立秋過後下了幾場雨,路麵泥濘耽誤了幾天。

天氣放晴後技術工人迅速鋪上水泥,這幾天公路兩邊設置了路障,待路麵上的水泥完全乾透便可以通車。

這幾天葉父正在與慶縣進來的幾個買家商談買賣竹子原料的生意,今天剛談攏價格。

待公路可以通車後,對方就會安排大卡車進來運竹子。

慶縣的兩大特色產業就是竹木和菌菇,縣城裡竹木廠就有好幾家,其中有一家在未來幾年內將會迅速崛起,成為全國知名的竹木傢俱公司,董事長是財經頻道上經常出現的麵孔。

聽說這位董事長還是隸屬江澤鄉的貝土村人,飛黃騰達後可謂一人得道雞犬昇天,隨便灑灑水,北土村就成為十裡八鄉最富貴的村子。外人來到北土村都以為這是一個富裕的小鎮,實則就是一個村子。

親近的親屬更是穿金戴銀,豪車豪宅,富貴迷人眼。

慶縣的菌菇產業也非常多,原料充足,慶縣下麵的鎮鄉村各個地方家家戶戶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培植菌菇,因此由菌菇原料做成的加工品、營養品也特彆多。

當這兩大特色產業的加工廠越來越多,逐漸趨於飽和,未來的出路要麼做大做強,要麼承受不住競爭壓力最後趨於破產。

這個時候創業者想要在這兩個產業中衝出重圍,嶄露頭角難度將會大大提升,轉戰挖掘其它特色項目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此,前世葉時寧對葉父開辟的適合林山村的高山茶葉產業是極為認同的,慢慢經營,終有一天也會打造出自己的茶園原料基地,林山村高山茶葉品牌。

可惜她還冇看到自家茶園規模越來越大的宏偉藍圖,就重生了。

不知道這輩子有冇有機會享受她老爹帶給她的滔天富貴

……

再過半個月葉時寧就要開學,葉母已經開始準備開學去慶縣照顧孩子起居的一應事宜。

菜地裡種了很多豇豆四季豆,新鮮的吃不完,葉母就將這些新鮮的豇豆四季豆焯水曬乾做成乾菜,偶爾炒上一盤也是特彆美味。

葉母挑挑揀揀,想到一樣準備一樣,前前後後用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準備了很多需要的吃食,運回慶縣的住所。

葉時寧早早就央求爺爺給她做了一張嶄新的搖椅,準備帶到慶縣,放到小院裡的桂花樹下。

試想金秋時節,桂花雨落,空氣中瀰漫著桂花的清香。躺在搖椅上看著書,品著茶(她隻會牛飲),想想就覺得愜意。

爺爺知道了葉時寧的目的,直接做了四把搖椅,放在院子裡一家人都可以坐著休息。

到了開學前幾天計劃先去慶縣做準備,這次冇辦法坐大巴車,因為葉母打包的行李實在太多。

最終葉父從江澤鄉租了一輛送貨的貨車,裝了大半的車廂。

葉母又覺得租都租了,索性又搬了一些慶縣的家裡冇有的傢俱和其它的瑣碎的物件。其中,葉母帶去了一個石臼和一個石磨,理由是這種手工做出來的食物更好吃。

秉持著不浪費空間的原則,葉母努力將整個貨車的車廂都裝滿了。貨車坐不下那麼多人,葉父跟著貨車司機去慶縣,葉時寧這邊三人坐大巴去。

葉時安也一起去慶縣,初三後的週末就可以回慶縣的家,或者回村也行,不過葉母葉時寧都在慶縣,葉時安應該更想回慶縣的家。

節假日或者放長假的時候再一起回村。

這次去慶縣葉時寧要準備開學,葉母對慶縣的街道也還不是很熟悉,再有葉父需要考駕照。種種原因爺爺奶奶就冇辦法帶去慶縣玩,等一切穩定下來後再接兩個老人去慶縣住一段時間。

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比較喜歡落葉歸根,住在這些年一直住著的地方,所以爺爺奶奶更喜歡待在村裡,在縣城住不長久。

爺爺奶奶也明確表示過,所以葉父葉母打算氣溫適宜的時候接兩個老人去縣城住上一段時間,帶他們玩一玩城裡的娛樂設施。

雖然早過了立秋,但慶縣的天氣依舊炎熱。正午時分江澤鄉出發的大巴車穩穩停進慶縣客運站,天氣晴朗,正午的太陽直直照射在大地上,地上的瀝青路蒸蒸的冒著熱氣。

乘客剛下車一股熱氣就撲麵而來,雙麵夾擊,葉時寧差點冇透過氣。

這次大件行李都在葉父租賃的貨車上,葉母葉時安和她自己都是輕裝出行,所以這次不至於搬著大包小包的行李負重前行。

貨車的行駛速度要比大巴車更快一些,今天出發的時間也更早一些。三人回到出租屋,葉父和貨車司機已經在卸行李。

葉母先進屋燒午飯,卸完貨後留了貨車司機在家吃了一頓飯。

前前後後又用了兩天的時間收拾行李,給家裡又添置了一些村裡帶出來的傢俱、食材、存糧。

原本有些空的房子,經過二次添置,頓時充實起來。

葉時寧看著眼前生活氣息滿滿的房子,心裡又被填充了一塊,這棟房子就是葉時寧的第二個家……

九月,秋風拂麵,新學年的開學季拉開序幕。

開學的前一天縣二中的老師給葉父的手機打來電話,通知新生開學需要準備的證件。

九月一號一早葉時安就和同學約著一起回學校報道,開學他就是初三的學生,初三學年是葉時安初升高關鍵的一年。現在的葉時安已經完全不需要家人為他操心,這一年的時間葉時安在學習上變得踏實努力。

雖然隻是一年的時間不足以鑒定他是否能做到靜下心來不斷努力學習,但是時間會證明一切。

葉時寧書包裡裝著新生入學報道需要的證件資料,今天是葉父陪她到學校報道。

家裡距離學校比較近,步行大概不需要十分鐘,父女倆直接走著去學校。

路上看到很多穿著校服的學生騎著自行車經過,寬鬆的校服被風吹的鼓起一個包,迎麵的微風吹起髮梢,陽光柔和,照在少男少女身上彷彿為他們鍍上一層金光,閃閃發亮,撲麵而來的青春氣息……

……

-